潇湘绝歌  

【楼诚/楼诚衍生】【清和润夏】四部曲·关联整理(导语)

一个关于 @清和润夏 太太【四部曲·关联整理】的导语/预告

特邀: @inthemidst  @顾清辞Kai   @何堪最长夜  @如遇青瓷  @胭脂雪冷 


写在前面的话:

感谢潇湘绝歌约邀,让我说说对清和四部曲的感受。用清和的原话说,“光阴太冷,幸而有你。”遇见清和,遇见喜欢故事的你们,是我的幸运和温暖。

《伪装者》开播马上就要两年了,但我的“坑龄”其实只有一年。从2016年春天还根本不知道戏里的任何一个演员,到今天幸福地待在坑底,生活中多了希冀和感动。伪装者的故事对我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我的祖辈里就有从事地下工作的亲人。入坑的经历很简单,观剧、爱上人物和创作团队、逛网刷评论补看其他电视剧、不小心上了b站、登录了Lofter。新世界的大门轰然敞开。

不会写故事,但喜欢看故事,佩服会讲故事的人。清和很会讲故事。我入坑晚,《狮子》、《情寄》和《二重》,看的时候都已经写完了,一气读完。到了《地平》,终于进入real time模式,天天的期待,是十分甜蜜的煎熬。时时惊诧于更文的频率和时间,这个清和,是该有着怎样的慧心和快手,又如此自律和认真。精读之余,做了《地平》时间线和上海滩人物关系简图,帮助自己理解、回顾,也算对清和的表白吧。

四部曲的评论区也精彩非常,大大提升了我的阅读质量。众人一起解读、答疑,补充,分享,id们越来越眼熟,是非常奇妙的体验。由故事引出的诸多图片视频,用心、美好。借着清和的平台,看到了这么多可爱的有才的你们,多么有缘。

清和的文字,是爱的文字,作为读者,拍案唏嘘之间,心总是被温柔地包裹融化,因为清和从不避讳丑恶,更坚持写出希望。四部曲,布了很大的局,草蛇灰线,各种呼应(特别期待潇湘绝歌的伏笔整理),都在说着无限时空里的邂逅与重逢。兜兜转转,总能相遇相知,时代会逝去,但他们总是那样一往无前。

过去的这一年,有了许多的感动,时时记得要挺直脊梁,好好做人,珍惜今日,不忘昨天。一切其实都并不遥远。所以,谢谢清和。我还会常常回来读你的故事。

—— @inthemidst 


月盈则亏,水满则溢,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任何一个圈子就算再热,也有曲终人散的一天。然而,天心月圆的动人美景,只要曾经有幸观赏,绝对终生难忘。不论过去多久,两年也好,二十年也好,楼诚在我心中,永不过气,清和四部曲带给我的感动,永不消散。布莱克诗云:“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盖此之谓也。潇湘姑娘的四部曲伏笔整理,是一个大工程。因为我做过几十万字的科普贴,所以更能明白,这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热情。为姑娘加油打气!

—— @顾清辞Kai 


清和太太的四部曲可以说是最完整的楼诚故事了,完整到我们可以望见明父明母的青春往事,望见大哥幼年开蒙、少年离家,望见大姐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情,甚至看到楼诚合葬,他们的下一辈生老病死……从《狮子饲养手册》里明衍出场,以及《花好月圆》的调子响起,整部小说就弥漫起神秘而庄严的气息,一席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然后清和太太用一年多的时间将它铺展完整,读毕《地平线下》回头望去,月光清远,宿命轮回,历史洪流奔腾不息,实在很难找到恰当的语句来形容那一刻的心情!

清和太太在《地平线下》中曾经这样描写明楼:“明楼不像在下棋,反而像在织布。下棋通常走一步看三步就不得了,明楼却是一把提起上海丛杂纷乱千头万绪甚至扑朔迷离的‘关联’把它们捋成经纬,服服帖帖地编织成他想要的样子。”我一直觉得,这个“织布”的比喻用在清和身上也未尝不可。现在潇湘姑娘所做的伏笔整理,正如同在这幅画卷作品上寻着经纬,标明注解,更清晰地重现清和“编织”它的全过程。楼诚两周年了,大家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怀念着他们,纪念着时光。爱意绵延不绝,每天的乐乎首页都有新的感动。愿我们可以相伴着走到更远,愿《地平线下》和《江河万里》这样的作品丰碑常存!

—— @何堪最长夜 


8月初的时候,很意外的收到了潇湘绝歌姑娘的邀请,说是可不可以为清和的四部曲,正好也赶上《伪装者》两周年,写一点什么。当时我虽然应下了,心里却突然有些没底,如果能写的话,也许我真的也就早写了,又或者说,如果我觉得自己可以,也不会这么久以来只吃粮不产粮了……诚然,我以前也写过很多的人物评、影评,以及各种各样长短不一的杂评,但是对于楼诚,却始终好似保存着一种敬畏,一种如果做不好就宁愿不要碰的心理,说不出来是为什么,也许是出于懒惰胆怯,也许是因为觉得还不到时候。但是既然潇湘这次说了只是要一份心意,那我也就不再矫情,留下点什么东西吧。

不知不觉《伪装者》已经迎来了两周年,想当年我并没有赶上大热的首轮播出,只是对当时乐乎首页上突然出现的以前从未听说过的cp感到奇怪而已(没错就是楼诚),甚至有一阵感到厌烦我记得还取关了几人来着(现在想想这脸打得简直不是一般的疼TAT)当时的我绝对想不到后来的自己会在不久的将来掉进这个大坑里,无法自拔,沉沦至深。

十月份,我记得是国庆假期的时候,我跟着我妈无意中看了几眼《琅琊榜》,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再然后,我又喜闻乐见地成功顺藤摸瓜摸到了同一团队的《伪装者》坑底,并且凭借多年来侵淫同人界的直觉,看了没几集便敏锐的发现了目前在我心里,是天下最为灵魂相契的他们。我不太相信什么一眼万年,我只知道当我发现的时候,中毒已深。

到了这里必须要开始扯出我们的清和了。如果说,楼诚这两个人物,或者说他们那个世界只是对我来说不敢轻易触碰亵渎的一个领域,那么清和笔下那些或温柔或惨烈或震荡或悲恸的故事,一定就是在那片领域里开出的堪称奇迹的花。

其实遇到清和之前,好的同人作品我多多少少也见识过了,但是,作为一个对OOC十分敏锐又不负完美主义者之名身为处女座的我却十分清楚,我还没有等到我心目中最好的答案,什么是最好的答案?在我看来实际上也十分简单明了,那就是:非它不可,这是值得我一辈子收藏的东西。

好的同人是从来不乏的,尤其是在一个大热的圈子里,说是收粮收到手软也毫不为过。但是经过一系列的筛选甄别,真正能让我记住并且发自内心喜欢的同人作品至今也未超过二十个。我是个十分矛盾的人,尽管一向只热爱心中的完美,但只要故事足够有趣,哪怕架空到面目全非,以及个别或几个人物的OOC我都可以容忍,即使我明白它有诸多缺点不足,却依然可以坚持只看长处。也许是我太过清楚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那么多合乎心意的存在,与其苦苦追求,不如及时行乐。但是我的表现也是很明显的:虽然好看,虽然喜欢,收藏记着就是了,至于出本要不要买什么的,一向跟我没什么关系。

直到那天,我终于遇到了阴差阳错不幸错过了很久的清和,我看到了她的《地平线下》。

不记得当时是看了十几章还是二十章便有了这个决定,我只记得当时自己心里最真切的一个想法:这个作品如果将来出了本子,我一定要买,否则抱憾终生。

没错,就是它了,我之前自己都从未想象出来的,却突兀的出现在眼前,简直好比终于遇到了那个命中注定等待了很久的人的那种狂喜的心理,我到现在依然记得。感谢清和,终于把他们带到了我的面前。

一千个同人作者的笔下可以有一千种楼诚,但是最触动你心灵的,并不会很多,也许你等的,只是为了看见那一种。

后来啊,我在泪别清和后依然又发现了很多好作品,她们的楼诚也一样美好,我也爱他们,但是至今再也没有什么能盖得过《地平线下》在我心中的位置。有的情结和执念,会扎根,我是信的。

如果说我自从踏入这个圈子最遗憾后悔的一件事情是什么,那一定是我没有早点知道清和。我非常不爱刷tag,长时间以来只看自己首页,这个习惯也许真的不好。而且,我发自内心地感激对我推荐清和的同好小伙伴,如果不是她,可能我现在依然错过着。直到现在,我依然在执着的求我那些日子里不应该错过的本子,我开始学着兼职挣钱,没错,以前从来不知道赚钱的我真的开始学着努力挣钱了,直到现在,我依然在努力着,直到我的能力可以确保我不再会错失任何想要的东西。也许清和说得对,本子根本不是最重要的,所以她从来不二刷。可是,可是,道理我都懂,但我似乎又觉得自己放不下的未必是本子本身,而只是想努力寻回我错失的那段时光……好像只要我重新寻回了他们,就可以弥补内心的缺憾一样。

现在说回清和的作品。她的四部曲顺序,原本是《狮子饲养手册》《情寄》《二重赋格》《地平线下》。只不过我最先看的《地平线下》,回头又按顺序补了另外三部。四部作品现代与民国交替呈现,人物之间却又互有关联,这个安排看似十分有趣,可谓是张弛有度,不会让读者长时间沉浸在民国的风云岁月里不可自拔(那样一个时代背景下虐元素总是少不了的),作者想必也可不至于一直构思那些压抑的事情。事实上,除了故事本身,清和最让人佩服的,也是在其他同人里十分难得一见的一点,便是那张神奇的人物关系图,竟然巧妙的将八个看似互不相干的角色联系了起来,看似前世今生,又好像不是,看似后代忆昔前辈的峥嵘岁月,却又好像隔了一层薄雾,模模糊糊看不清楚。就好像现代的我们尽管想努力去扒一扒过去的历史,却也只能窥得冰山一角一样。

我经常想,四部曲的区别,或者说它们分别都带给了我什么。

《狮子》中的凌李,我见到的李熏然和凌远,是两个在自己的职业里永远精力充沛又心怀信仰与坚持的人。初看这篇文标题,原本以为会是个比较温馨甜宠的故事,也许一开始的确是的,但是后来我很快发现远不止如此。我永远忘不了我第一次看《狮子》的时候,一个人半夜一两点,家里人都已经熟睡了,而我依然躺在被窝里瑟瑟发抖地被那个生前最后回头望了一眼摄像头,已遇害的不幸女受害人的场景所惊吓到的感受。忘不了凌院长为了对付谢boss不惜以身犯险上演的一出血腥震撼无比的暴力美学表演。我颤抖着感受那些飞舞的尸体的碎片与鲜血,心疼着他们的疲惫,不止一次地脑补着如果这些画面能拍成电视剧该是怎样的场景。但是我又恍然大悟的意识到,原先我以为的只是精通医学知识和刑案知识的清和,原来内心也住着一个也许同样对黑暗和鲜血感兴趣的小恶魔。凌院长原来可以是温柔的,一心为公的,也是一个可以毫不犹豫将一个疯子置于死地的,也许他的骨子里,真的和谢boss有些相像的地方,但是他的经历却也让他注定不会走上和谢晗一样的路;李警官可以是成日里朝气蓬勃,对世间一切都温柔以待的,做一个每天都快快乐乐干劲满满的小狮子,但他的职业却让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比普通人更深刻的理解世间的冷漠与人性的复杂。我特别信奉一句话,世间最能见识人生百态与人性丑恶的两个地方,一个在医院,一个在法院。那么身为医生和警察的他们,实在是再合适没有的搭配。在我看到清和绝非无意地写下那个因被逼婚而跳楼濒死的女孩,以及然然有意为一个漫不经心不懂得保护自己孩子的母亲作出无声的提醒,还有他们收养了一个孩子时起,我便明白,清和实在是一个太懂得身边这些随处可见的危险与不幸都是怎样的存在,她选取的这些例子,每个都活生生地发生在你我身边。但是《狮子》的意义却恰恰就是,在经历见识了这么多的磨难与黑暗后,两个人依旧坦然,不会责怪人,任何事。我看到的结局,只有对明天充满的期待,凌院长对他说:熏然,你看,大晴天。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我看到蓝天白云的时候,或是遇到不愉快的波折的时候,看一眼高远的天空,我都会想起这句话。还有什么我们不能熬过去。

说完现代片,让我们穿回到民国。

《情寄》对我而言是什么呢?从我见识到它的本子的样貌的时候起,我便认定了:这本拥有美不可言的蓝色布艺封面的书是一个可以怀抱在怀中在朦胧的月光中做一个最美丽的关于爱情的梦的存在。我心头的白月光,非它莫属。

《情寄》这个故事中的楼诚衍生cp角色是荣方,荣石和方孟韦。其实以往我模模糊糊的印象里,似乎杜(杜见峰)方的搭配更多一些,但是不知怎的,我和清和一样,从一开始便觉得,我更希望将我心中同样是永远的白月光的小方配给荣石,也许是我补完了荣石的角色cut后实在很喜欢又同样很心疼这个角色的缘故吧。

少年相遇,久后重逢,分分合合,生离死别,天翻地覆,物是人非,好在最终的归途上,行走的依然是一双人。

这就是《情寄》。

感谢温柔的清和,从不曾辜负有情人。

我隐约记得荣方似乎是四对cp里年龄差最大的一对,但是一点都不妨碍他们之间的羁绊。其实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自己都有点意外于这种说不太清楚的微妙差别。同样是民国时期,怎么楼诚留给我的最大印象还是家国天下,但荣方却是那种我形容不出来的、朦朦胧胧好像月光一样欲说还休的爱情?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荣方两个人,似乎总是聚少离多。恰逢乱世,谁也不知道这次分别下次还能不能相见。

情寄中的许多句子,实在像诗一样美。我爱到不行。它们并不是正儿八经的情诗,但是就是那样朴实无华的句子,实在令人觉得,一辈子遇上这样一个人,吾之幸也。羡慕到想哭,却是无论如何也羡慕不来。太难了,很多人一辈子都遇不到。

清和这样写荣石,他舍不得一座城,因为城里有月光。

很多时候他都喜欢看月亮。很多他昏迷前看到的只有月光。

清和不厌其烦一次次地写月光,是因为方孟韦,真的是无数人心头的白月光,没有人比这个比喻更适合他。我当初看《北平无战事》,印象里最深刻的影子,永远是月光下的方孟韦,穿着军装的,或是身着白色夏衫的。那种纤尘不染的气质,实在令人怀疑其存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那一次,方孟韦离开前对荣石说,荣石,我吧,决定不再等你了。

谁又能想到,之前千难万险都坚持闯过来的荣石,竟然那么快就要坚持不住了。

因为不想再坚持了。他的月亮离开了。

清和笔下的小方,总是如同月亮一样月清明朗,我最喜欢的一句形容便是逆着人群而来的小方,如云破月出,周围的一切都是黯淡的。

但是看起来干干净净的小方却根本不是一个真正单纯的人,他懂得党派之间的官僚斗争,懂得为家人冲锋陷阵在最前面,他尽全力牺牲自己,保全每一个家人,可是没有成功。

看《情寄》也许的确有许多值得哭上一哭的地方,但是第一个让我落泪的地方,却是小方对父亲说他当年想要去读书却被父亲强制安排进军校,一个人哭了一晚上的时候,或许,多少是有点感同身受吧。小方,我是真的懂你的。

比起小方,荣石的家世经历也许更惨。家财散尽,没有亲人,身边的人一个个离去了。最后连身份也失去了。他换了一个身份活,带着满身伤痛。

荣石和方孟韦,自始至终都不是一个党派,却依然不妨碍他们在一起,这是不常见的一种设定。而且以他们的身份,建国后自然哪里都容不下他们,于是最终只能去香港。幸而不论过程如何,终究,还是在一起了。

感谢他们都没有放弃,荣石当年求的那支签,还是应验了。

合而分,分而合,天时人事,两斟酌。

《情寄》整篇读起来实际上是非常压抑的,连绵不断密密匝匝的痛,仿佛波澜不惊的水面下暗涛汹涌。事实上,除了爱情,它也涉及了很多金融知识历史事件甚至国际背景,我也是继《地平线下》后再次领教到了清和惊人的翻阅历史资料方面的功力和毅力。我不会说正是因为读过《情寄》和《地平线下》后,回头再去看《北平无战事》,竟大有收获,以前全然不懂的很多东西,都豁然开朗。这一切都要感谢清和。

说过压抑的民国,让我们再次回到欢脱的现代。

《二重赋格》,听起来好像跟音乐有关。

说实话,当初第一次读到这个名字,学琴十几年的我能想到的只有当年被巴赫赋格曲支配的恐惧。

赋格是什么?其实清和在封面上解释了,追逐,遁逃。那么二重,其实就是两个人的追逐游戏了。

我想了一下以前练过的曲子,右手要负责两只并行的旋律,相互交织,变位奇怪,每次练下来一支曲,手指都会因过度扭曲而酸痛到不行,果然有够变态。

不过很可惜,这个故事里的两个主人公并不擅长音乐,小赵医生只是会弹一点吉他。他们的职业,一个是霸道总裁,一个是医生。

说到底,我觉得《二重赋格》更像一个人世间随处可见的并且喜闻乐见以HE结尾的人间喜剧,尽管中间也偶有落寞的时候,也有普通人的烦恼,也有恋爱的酸腐气息。

我一直认为《二重》是所有故事里最快乐的一个。我甚至有暗搓搓的猜测是不是清和自己也被《情寄》虐到了,所以换换心情写个开心点的故事。

赵启平,是一个十分具有烟火气息俗到不能再俗的俗人,但却不是低俗的俗,而是懂生活会玩乐会享受的一个妙人。

谭宗明吗,那就更简单了,一个十分有钱却依然多年找不到意中人的霸道总裁。

哦,这么说也许不太准确,我觉得谭宗明不算十分霸道,甚至很多时候,带着一种小心翼翼的温柔与可爱。

作为俗世中人,赵医生也有着和父亲关系不佳的心结烦恼,谭宗明也有着我对我喜欢的人是真心的但他竟然不相信我只是想玩玩的愤怒落寞。

我一直觉得《二重》实在太具生活化和烟火气,甚至时间线都明明白白写着在2016年,以至于我深深陷入了纠结,在魔都,是不是真有着这样两个人?在他们的故事中偶然出现的楼诚,是否也真的是历史真正存在过?这种错觉十分可怕,可怕到我不愿意细想,因为注定失望。

值得一提的惊喜是,谭赵的故事里可以继续围观凌李时不时出现的生活片段,可以证实他们渡过艰难险阻后重新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是值得安慰的。并且,这两对因为生活在一个时空,还有了神奇的交集。

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我还是再努力概括一下这个故事吧,至少在我的印象里,这是一个和同样是现代背景的凌李不同,充满俗世气息的有关爱和追逐的故事,还带着稍稍一点点对前辈们的风云往事探究而难过的故事,一个兜兜转转终于修成正果的故事。

还记得拿到《二重》本子的那天,我在乐乎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高楼林立的上海滩,晟煊冷冷的矗立其中,虎陛下俯视着属于自己的,一手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直到有一天……一只笑嘻嘻的小狐狸来到了他的身边。从此虎陛下的世界里便不再只是数字和金钱,生活也有了色彩。

《二重》的故事就这样吧,一个快乐的,稍微带着点帮助彼此走出困境,点亮对方人生的故事。

最后一篇才是重中之重,我的心头大爱,《地平线下》。

实在是汗颜,我深深感到我费尽心力也写不出它十之一二的好。我目前读过的最好评析当属雨柠姑娘的《跋涉入归途》系列。

首先,我要好好想一想“楼诚”这二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每个人心中的看法自然都不一样,但在我心中,大致可以概括为:心怀家国,大智大勇,大义大爱,浪漫无比。还有很多很多无数的形容词,但是都有书不尽言的感觉。我还记得曾经见人说过这样一种感慨:楼诚是我萌过的最高尚的cp。我仔细想了想,竟觉得无法反驳,作为一个多少都会将家国天下四个字刻在骨血里的中国人,实在无法拒绝在那个年代做出如此多的抉择和牺牲的两个人,更何况,在他们身上,你能学到的东西实在难以尽述。

那么清和的《地平线下》到底最打动我的地方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她是真真正正毫无偏袒的塑造了两个确定毫无疑义只有彼此才能配得上对方的人物,从思想到灵魂,从眼界到学识,从心灵到肉体。无比契合,你想象不出这两个人如果少了一个会怎么样,也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样的困境他们承受不下去。

坦率地讲,我此前一直多多少少觉得同人作者(尤其是影视同人,可能是出于对演员的偏好)弄不好就会有意无意地因为自己内心的偏袒,对其中一方塑造的太好,而显得另外一方要么好像弱了点要么有点对不起对方的意思,总之多多少少会有一些缺点。我不喜欢这样,却又不得不接受。但是清和却让我万分惊喜地收获了一个我当时看过的同人范围内从未见过的最好最好的明楼和明诚。自从看过这篇文之后,我终于弥补了以前的缺憾。我明白了同人作品的cp其实是真的可以建立在双方旗鼓相当互相成全的基础上,而不是仅凭个人的喜好,只极力捧高一方角色。

除了楼诚两个主要角色。清和同样不负厚望地写出了我最爱的大姐,最爱的明台,最爱的王老师。在我看来,王老师十分具有原作的“疯子”特色,让人敬佩的永生难忘。大姐似乎还是那个大姐,却比原作还要冷静睿智得多,她静静的等待家人回来,弟弟们不愿说,她就不会问。她为这个家付出了一切,她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慈爱关怀每一个弟弟。我永远忘不了读到她去世之时那一章的锥心之痛,那一刻我和楼诚感同身受,等我发觉的时候,已是泪雨滂沱。不同于原作的轰轰烈烈舍生救弟,但就是那样躺在病床上平静地离去,却依然让人痛彻心扉。

至于明台,我们完全从头到尾见证了一个热血少年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失去成长之后,终于成为了令兄长们欣慰的战士的过程。清和的故事里,没有任何槽点满满的女主,没有任何闯祸不断的明台,只有一个同样让人心疼欣慰的好孩子。其实我也是到了后来才惊悚的发现,《伪装者》原作中四个主要的女性角色,清和竟然大胆的在自己的作品里舍弃了三个,但是,却完全让人察觉不出丝毫违和或断片的感觉,反而一切事件的过程安排变得更加简练合理,着实令人震惊。

我很喜欢清和在《地平线下》的序章中这样一段话:

明教授显然没有跳出时代的窠臼。他是那个时候典型的知识分子,出生于帝国的余晖,成长于民国的烽火。西风压倒东风,东风在他心里日夜呼号。他唱得了歌剧,也唱得了京剧。小提琴和胡琴在他脑子里轮番叫阵,然后一齐问他:你要哪个?

我一直觉得在那样一个西学东进、又不太可能完全抛弃自己老祖宗文化,只能在双重文化的夹击下受教育长大的人定然十分有趣,因此民国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精通东西融会贯通的学者。而楼诚在这种时代影响下呈现的必然情况也同样十分令人神往:在国内时,他们喜欢国粹戏曲,兴致所来时自己也能唱上一段;在国外时,却也同样会热爱听歌剧或音乐会。他们会背诵许多的外国诗人缠绵悱恻的诗篇,满口流利的法语英语拉丁语;却又同样对本国的诗词歌赋文化典籍信手拈来。他们会写一手流利漂亮的法文,书法却更是从小练起;他们会西洋剑术,会西方油画,会品评香水红酒,会跳舞,会用枪,会杀人。他们会的太多,需要忧心的也太多,却从来未将其作为负担,只是令我们无比羡慕地展现着在那个时代生活在欧洲的中国人所能度过的最好时光。他们在大洋彼岸日复一日的蛰伏、学习、静默,等待召唤,不得已只能一天天忧心如焚地看着祖国沦陷地越来越多,是因为他们知道还没有到需要启用他们的时候。

因为他们,我好像突然爱上了普希金的《致凯恩》,也知道了《珠帘寨》。

明诚问,单枪匹马可以扭转乾坤吗?明楼答,单枪匹马不太可能,怎么也得……两个人吧。

好,那就两个人。

我以前想过,《地平线下》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后来我明白了,楼诚是一直处于地平线下的存在,他们,在一起静静地等待拂晓,等待黎明。天空是黑暗的,世界一团混乱,到处都是战争,自己的国家满目疮痍,山河破碎。他们要在敌人的统治下,不仅要求生存,还要活得好。因为只有活得越好,爬的地位越高,他们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清和据说经过别人统计是写了民国近代史上真实存在的一百多位历史人物,我没有统计过,却很清楚只能只多不少。还有更多一开始让我简直不敢相信的当时的经济形势以及党派斗争,这些真实的人物还有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被巧妙的安排在楼诚身边,或者说,将楼诚这两个虚构人物巧妙地放入那个真实存在的世界,又会引起怎样意想不到的涟漪呢?

于是我们看到了:两个特别优秀的人物是怎样熬尽心血地孤身奋斗。在无数官僚汉奸日本人中周旋,为国家一溃千里的经济烂账极力挽救采取措施。他们掌握了欧洲的情报网,后来又掌握了上海的情报网,直至地下黑帮,哪里都有他们的人,本国人,外国人,今昔的朋友、敌人,或引导,或利用。明长官为民生殚精竭虑,头痛的恨不得自杀。还要忍受外界群众的误解和谩骂,幸而有明诚陪伴他;明诚在外面不得已整天扮出一付为虎作伥恩将仇报天天杀人的黑社会面目,直至有些抑郁,也幸而有明楼开解他。他们的苦,无可言说。也让读者已经习以为常。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他们仍旧忘不了忙里偷闲偷偷奖励自己几颗好像偷来的糖果。几句夸奖,一起吃一顿饭,给对方带个礼物,或是趁家里人都不在时跳下舞。实在让人不得不惊叹这样的心理素养和人生境界。如果说,我有一点点学到了这种即使环境在恶劣人生再低谷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安之若素的心情去面对一切,去将一切事情都看成可以跨越的困难,这都要归功于楼诚。

在国外时,他们可以一边在紧张工作学习之余一边租马车去听一场再浪漫不过的音乐会,回到国内,也同样能在沉重的压在肩上几近窒息步步为营稍不小心就会粉身碎骨的环境下忙里偷闲的经营他们的感情。这是何等的智慧,又是何等的浪漫。

他们,是属于彼此的灵魂,也是无可替代的另一半,相契无比,令人羡慕。但若是迫不得已的分开,也同样没人能动摇他们坚持活下去的信念,只因为,活着才有希望。

大智大爱,浪漫至死,心怀大义,与子同袍。是很多人认同的对他们的一个中肯评价。

由于《地平线下》的构局和立意实在过于宏大,能写的地方也实在数不胜数,此次约定的篇幅也实难令我一一顾及。写到此处,我唯一能想到的,也只能是衷心祝愿《伪装者》还有我们亲爱的楼诚同人界能够尽可能长久的发光发热,在我们这群青少年当中,挖掘出更多人的爱国之心和认真求知的精神——我听说当年可是有过这样一种传闻,有的人看过这个片子后转头就去入党了……未知是否真实,虽说我并不完全鼓励这种行为(因为入党这种事真的不能凭头脑一时之热),但若能因此使得年轻人们自发的在写文交流中去学习,去成长,去感悟,去敬仰先辈,那实在是我所能想到的一个同人热度能带来的最好的事情,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我想引用的是《地平线下》中明楼写给明诚的情书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在无数时间,无数宇宙中,我们之间拥有属于爱情的每一场邂逅与重逢。

我相信在无数个平行宇宙中,不论是楼诚、凌李、谭赵,你们,一直都在。

—— @如遇青瓷 


早就受四夕夕邀请要写一下感言,结果一拖拖到现在。

并不是因为拖延,实在是想说的话琢磨了很久,可当我把手放上键盘,才一次次惊觉难以落笔。 

我来得不算早,刚入坑时连红心蓝手是什么都不知道,甚至连tag怎么用都不清楚,只知道自己很喜欢楼诚,很想看更多更好的文。后来是偶然看到了《地平线下》,不由感叹我的天怎么会这么好看,于是一边从头追,一边从《狮子》开始补。

遂一发不可收拾。

不管是波澜壮阔的抗战时期,还是岁月安好的太平现世,随着清和娓娓道来,我跟着本源楼诚,跟着凌李、荣方、谭赵、洪季、蔺靖,目睹了一场又一场情深义重、悲欢离合,去把黑暗里的晨曦、日出后的壮阔一并拥入怀中。

我不说爱情,因为那不足以形容。我只说爱。

他们爱自己,爱对方,爱很多很多的人和很多很多的事。

他们爱这个国家,爱这个世界。

关于这四个故事我有太多的感慨,但要说总体感受,总结了一下也就一句话。

爱能模糊生死,能跨越时空,能泽被苍生,能流芳百世。

这句话我想同样用来形容伪装者,形容楼诚,形容坑底每一篇产出,形容他们所代表的每一个在黑暗中前行的身影。

不知不觉两周年就要到了。两年前,一部剧,一双人,一行人,鲜明地闯入我们的世界,融入血液,从此再不离开。而这两年来我们也经历了无数次悲欢离合,有荣耀欢喜,当然也曾有失落绝望,也曾恨不得跳出坑来再不为它哭哭笑笑。

可我们的爱意却始终没有变,它奔腾在每一个人的血液里,铭刻在每一个人的心头上。

两周年到啦,又怎样?接下来的年岁,一起走啊!

—— @胭脂雪冷 


其实真正下定决心开始做这个关联整理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忐忑的。我不是一个会很多的人,在我追清和的文的时候,我除了点小红心小蓝手,以及写下一些看上去不那么厉害的评论,其它什么都做不了,画画,剪视频,做海报,长评等等,这一切都不是我所擅长的。也许是我坚持在每一章留下自己的脚印吧,清和在微博回复我,她说她记得我。这让我很激动,也很开心,我在想我能不能为喜欢的作者和她的文做点什么呢?《地平线下》开始连载后,我发现了许许多多和之前的故事有关联的一些小细节,发现了清和这一大盘精心布置棋,我在雨柠太太长评的评论区立下flag——我要做四部曲的伏笔整理。

原本计划在年中就完成的伏笔整理,因为我的一拖再拖,竟然拖到了两周年。不过这也是一个巧合吧,《地平线下》的Preludio发布于去年的八月三十一日,《伪装者》一周年,我能将我整理的关于四部曲的帖子发于一年后,实在是荣幸,这也是我在两周年唯一能做的。

清和的文字实在是,太棒了,原谅我的词穷,我实在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寥寥数笔便能勾勒出一抹清晰的景象,这种感受于我个人在看《情寄》时最深,是被古蓝色的墨水包围,喘不过气的感觉。整理《地平线下》时,看着基调从最初的明媚到后期的暗沉,再一次感叹清和对文字的把控是何等精确。

我记得自己曾经说过,四部曲一定要连起来,按顺序看下去,你一定会惊叹于清和那草蛇灰线伏延千里的布局,和她笔下每一个鲜活灵动的人物,伏笔整理因为一些限制实在是无法将所有的所有表现出来。

作为一个小透明,有幸请到了几位太太为伏笔整理写寄语,实在是感激不尽,在此再一次谢过大家!

2017年8月31日,伪装者两周年,清和润夏四部曲关联整理,我们不见不散!

—— @潇湘绝歌 



特别鸣谢: @胭脂雪冷  @雨柠   @inthemidst  @ai的立方you 感谢你们支持我给予我动力!

评论(45)

热度(539)

  1. 共14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潇湘绝歌 Powered by LOFTER